官方微信视频号
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携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思创空间》节目推出的特别策划《你好,罗伯特!》正式上线啦!
8月23日起,每周一,《你好,罗伯特!》都将邀请业内专家与行业大咖做客直播间,讲述机器人背后的硬核科技与趣味应用,聚焦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满足你对机器人的所有好奇,第一期为大家揭秘的是机器人可靠性。
第二期节目本周一刚刚播出,为大家揭秘的是机器人智能化。(点击下方小程序或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收听节目直播音频)
机器人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工业还是服务业,机器人可谓千奇百态,但是大家在使用的过程大概率都会冒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机器人真的够智能吗?
这期节目中,嘉宾就机器人智能化如何定义?机器人智能化如何评价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从左至右依次为:
上海有个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蔡晓玮
上海思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TO黄珏珅
节目主持人虹见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赓
1、智能化=自主性?机器人智能目前处于何水平?
王赓:机器人智能或智力的定义一直很模糊,没有确切的定义。1950年的时候,计算机界的前辈图灵提出了“图灵测试”,通过图灵测试来测试机器的智商,但是这个方法一直也存在争议。
人的智商是从语言能力、大运动能力、视觉、环境感知能力等系列维度来综合评判的,机器人的智能也是这样,从机器人外在特征来看,目前机器人的智商我个人认为是在人类1-3岁左右的水平,这或许我都有点乐观了,如果把全球已知的各公司所有的尖端技术都集成在一起,可能能模仿一个3岁小孩的智力水平。但咱们实际上做不到这一点。常规来说,可能人们都还是在往1岁、甚至一岁半的这么一个程度再去努力奋斗。
蔡晓玮:非常赞同王教授的观点,YOGO是在做服务机器人这样的场景,我们其实是一个低速的室内无人驾驶的场景,当然因为我们在办公楼的场景,它需要跟人有很多的接触。
它有一部分的预测和深度学习的功能,所以它在经过物体的时候,它其实是减慢速度的,在你跟它错身而过的时候,或者它觉得空间非常宽阔的时候,他会嗖的一下就走了。在这样的运动的瞬间,你会觉得它好像有智能,但是你绝对不会认为说这个在走的机器它是一个人,我觉得路途还非常漫长。
黄珏珅:机器人的智力也可以称为认知能力,涵盖面是非常广泛的,让机器人去代替我们人类去完成一些工作这件事情,我觉得他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实用化的一个程度,已经到了一个智能化的程度了,但总体上机器人可能现在离我们概念中的智能还有一些距离。
2、机器人智能化评价标准如何做、有何意义?
王赓
王赓:制定行业标准对企业来说有两方面好处,一是对引领未来的一些技术进行规范指导;二是对企业来说,通过规范、标准,可以给企业提供研发方向。举例来说,我们作为学校方,在参加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若干关于标准的会议中,可以看到标准制定过程中是带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
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的实施载体和上海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他们在机器人智能化系列标准起草和智能化等级评价方面做了工作,比如说感知、认知、决策到执行4个层次的智能化。
另外我觉得机器人研究院给企业做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一件事情是他们的数字验证技术,可以解决一些机器人企业在研发过程当中的技术评测或者性能评测,设计了类似于自主驾驶汽车领域的仿真测试场景,通过游戏引擎技术,然后设计了虚拟的机器人工作的若干场景、若干环境、若干任务,用来评测机器人的在执行任务过程当中的视觉、智能感知和执行决策等,帮助机器人研发企业能降低自己的实验成本,然后提高自己的研发效率。
3、畅想一下未来智能机器人会是什么样子?
黄珏珅
黄珏珅:从我们的视角上来说的话,机器人在室内自主行动这个问题已经基本上被我们解决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在更多的服务机器人领域得到显著应用,比如说帮我们拿快递,我认为接下来我们的场景里面应该可以看到,机器人会在我们周边越来越多的出现来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蔡晓玮
蔡晓玮:在我们看来,进入到真实场景后,我们会发现场景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现在在往后做的就是怎么把这些需求能够完全自动化,把这些移动的机器人和一个能够去更换它的功能、定时去做它的服务的母体结合在一直,拿楼宇场景来说,就是要在楼宇里面做一个机器人的服务站,让这些服务能够更加自动化和自主化,我觉得这个应该在不远的将来就应该可以落地了。